第一篇:《思路决定出路》读书笔记
1、勤奋的人未必成功,你一天到晚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你周围的人既不熟悉也不了解,当然别人也就不了解你,也就想不起来推举你,提拔你了。你如果下班后经常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和大家一起去活动活动,也许效果会好得多。
2、工作时总是抱着“努力工作”的想法,而不是遵循“老板需要我做什么”的做事原则,这个是错误的。
3、现代员工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某种能力或专业技能,才会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巴尔塔拉在《智慧书》中写道:“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开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的提高。”
4、在辛勤耕耘前,最好在心中掂量收获的分量。不能盲目地埋头苦干,尽量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能有所收获的事情上。
5、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将有限的精力充分投入到对全局起着关键作用的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自然地聚焦到这件事情上面。这种高度聚焦的境界能够产生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7、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关键在于能够用好关键的一个或几个人,让这些关键人对自己服服帖帖,再由这一个或几个关键人指挥千军万马,创造伟业。成功之道,贵在用人。可能你自己并不优秀,但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人,给他们合适的工作去发挥,并且充分激发他们的潜力,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8、即使你是工作数年自认“资深”的人,也不要倚老卖老,妄自尊大,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学习是给自己补充能力,现有输入,才能输出。成功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过时的知识等于废料。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摄取能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淘汰。
9、刚开始工作时,他们一般都会充满热情,非常努力、认真、勤快、好学。但是,工作了一两年以后,往往会对工作失去新鲜感,缺乏新的刺激,很多人就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很难再认真做事了。
10、你在某些时候必须超越经验去考虑问题,尽最大努力摒弃保守的思想。只有这样,你才能突破制约你成功的瓶颈,才能获得一个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有很多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往往并不是难在问题本身,而是难在不容易突破自我。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有可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11、“一定之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使我们高速度,高质量地解决各个方面的大量问题。但凡事皆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副作用。
12、一个人如果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去做事,无论干什么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事实上,按计划做事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
13、外界总是不断出现诱惑,使注意力转移,出现阻力使信心受挫。不要轻易半途而废,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或阻力而偏离既定的目标。
14、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那么他就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慢慢地就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总觉得自己缺少很多东西,需通过思考和学习,快速补上。
15、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做人要有上进心,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唯有如此,你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没有什么比完成别人口中“办不到”的事情更过瘾的事了。人生的一大乐事就是完成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事。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变得难以做到。不必理睬向你说“不可能”这些悲观字眼的人。
17、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只看到了困难,却没有意识到蕴藏在困难中的巨大机会。
所以他们从来就没有踏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第一步。不过如果你想成功,光有行动还不够,还要坚持不懈,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放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成功之途是崎岖曲折的,它不可能是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成功者是踏着失败而前进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是意味深长的。
18、面对各种艰难的挑战吧!因为在你穷思竭虑,要找出富有创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最好的机会也将随之而来。
19、真正努力的人都是为自己做事,他们有更高的需求:把这份工作当做长线发展的“职业” 来做。自从他加入公司的那天起,就能够胸怀大志向,能够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能够去努力奋斗,反过来公司就成为他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平台和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20、梦想是愉快的,但没有配合实际行动计划的模糊梦想,则只是妄想而已。
21、为自己的成长工作,我们则愿意快乐地投入,前途也无可限量。部门经理忙的时候,经常让他分担一些工作,部门经理升职后自然就是他来接替了。抓住每一个进步的机会,不仅需要勇气、运气和智慧,还要有迎接机会的实力。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机会全摆在你面前,你也未必有勇气接受。
22、忍耐不是屈从命运的安排,吃亏也不是逆来顺受。忍耐是为了积蓄力量,吃亏是为了风雨过后的彩虹。颇有眼光的普利策虽然明知老板对自己不信任,但他仍乐意屈就。为了自己长远的人生目标,他把做人的“忍耐”发挥到极致。在报馆工作期间,他顶住了老板的百般刁难和同事不屑的白眼,虚心研究报馆的各工作环节。
23、对于常人,要想成功,做到一点:专注。专注于目标,专注于要务,专注于最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事情。只要专心致志盯住目标,而且不犹豫,不走神,干什么都能成功。就像打井一样,打到一半深度可能没有水,这时你转移方向,就可能前功尽弃。而只要你坚持下去再深挖一下,这口井就能打成。
24、专注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情。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集中你的精神能量,定位在某一特定的想法上,排除一切杂念的干扰。如果你专注于这些思考,把你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在上面,就会引发你的另外一些与它们相和谐的想法,你很快就能领会到你所关注的这种思想的深刻意义。
25、大多数人往往都太心急了,只想一下子超越别人,却忘了夯实自己的基础。记住:一个经过磨练、能力全面的人永远会比那些只有单一知识或能力的人更有登上顶层的资本。
26、只有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才有机会锻炼自己全方位的能力,才能让老板看到自己愿意多干,才有机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够脱颖而出。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拿破仑的私人秘书辞职为止。当拿破仑开始找人来填补这位秘书的空缺时,他很自然地想到这位小姐。
27、古人已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不操心的人注定只是一个兵,要想做将领,你就得主动操心,把责任担起来。
28、当问题出 ……此处隐藏12320个字……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心得
这段时间我仔细研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通过学习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幼儿园年轻教师,我应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还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并善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浓厚,很多家长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逼着孩子背古诗记单词,在孩子还不会握笔手指肌肉没有发育好时就要求孩子练字画画学乐器,完全忽视了幼儿的意愿,时不时埋怨幼儿老师不教这不教那的家长也有,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平时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取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取得性情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情的种子,就会取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读《三年前的教育日记》有感
——吴小灿
最近整理柜子,翻阅几年前的日记本,看到最近记录的一则教育故事,感觉很好。
秀哲是个比较懂事,并且很聪明的孩子,但也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今天离园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挥打别人来取乐,我二话没说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爷爷来接他了。只见他一声不响地从我面前走过,径直到走廊上,看他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还给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爷爷知道了这件事,想让我把衣服还给他,我就跟他说:“今天衣服不还他了,谁让他做错事了。”没想到这句话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脸涨得通红,“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好一个濑脾气的孩子。我就过去拉他起来,一边拉他起来一边告诉他:“我今天这样做是让你记住以后不能用衣服去打别人,懂吗?”看他乖乖地点头了,我才把衣服盖给他。
从日记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经验还很不足,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现在也在不断的学习。当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挥打别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处理的原则是决不容许、好好管教。其实这是典型的教师权威的表现,你不乖,我就没收你的衣服,让你急,让你哭,让你尴尬。但是如果是今天,我绝不会这么做,我会先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因势利导,通过引导他体验,而不是说教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今天是我已经认识到,教师应该和风细雨般地去丝润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风雨般地去打击孩子的自尊,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
《老人与海》读后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点击下载:小语全册试题小数全册试题小语全册课件小数全册课件
使用道具举报
网站工作室
超级版主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发表于2014-6-2812:21:26|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笔记《读懂孩子的眼睛》读后感
“帮助、肯定、平等、理解、交流、自由”是《读懂孩子眼睛》一文所提倡的六大点,从孩子的眼睛当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做一个善于捕捉孩子信息的老师,从孩子的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
往往我们读不懂孩子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偏差,没有很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我的宝宝,你需呀什么”,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读懂了应从全方位地区了解孩子的需要,要从细节入手,更好地区发现孩子,读懂孩子,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出发,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阳光,他们是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渴望自语,需要帮助,希望肯定,追求平等,更希望得到理解。
读懂孩子,从理解孩子开始,去帮助有需要的孩子,读懂孩子,学会肯定孩子,肯定他们的付出,读懂孩子,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平台,在这平台上公平。民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拉近孩子心与心的距离。
好书不在多,有一两本足以,好文不在长,有那么一两句好词好句,耐人寻味,找到真理,从这篇短文,我思考了很多,面对孩子,我到底读懂几分?需要的是什么去支撑,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不由得又陷入了思考。。。。。。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光亮文秘网 www.zghbxy.com 版权所有